画师

我曾周游世界,遍访国王小丑。
——
jixingpku@gmail.com

© 画师 | Powered by LOFTER

【转载】【她在山坡上哭了】拿相机的人,请你自重!

这是让我困惑已久的问题。什么叫摄影道德。什么叫请尊重对方。

在尼泊尔每次我想要街拍,都遇到同样的精神压力。我在想如果我是被拍摄者,我会不会对镜头愤怒。

尽可能尊重对方。

拍孩子,请上前一步和他们交谈,哪怕塞几颗糖,对他们微笑说你好。

拍成年人,请先问一句:我是否可以给你拍张照?

好照片的后面一定是有一颗善良的心。让你的拍摄者在镜头下露出笑容。谢谢。


The Same River:

“十二月”是我同去青海的朋友,也曾一起去过西藏,甘南等地,是非常爱摄影的朋友。
  

 这几天她独自在甘南旅行,顺便看看晒佛,有个年度最大的法会,熟悉甘南的朋友一定都知道。 刚才接到她的电话,她说她一个人在山坡上,不想和沿途结识的摄友一起了,我听出来,她哭了。 


之前有接到过她的短消息,起初还都是见到好风景的兴奋,后来就全是沮丧了, 她说:你不知道那些背长枪大炮的人,拍藏民像是拍 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。


今天也是同样的原因,她说感到很难过,甚至连拿出相机的兴致也没有,之前我们说拉卜楞的喇嘛一年比一年不友好,这几天感觉是摄友越来越多的侵犯了当地 人的生活,毫无人性的侵犯,毫不内疚的侵犯。 

请想象正常走路,前面一米就好几个人蹲在面前拿大广角镜头对着你无所顾忌的拍摄;想像一些年老的人,走路颤巍巍的人,掩住脸孔,眉头紧锁;想象你的儿 子女儿,莫名其妙被人在手里塞上一块钱两块钱;想象外来的团体,衣着光鲜,讲的话都听不大懂,占领了整个小镇,扰乱了宗教活动中,虔诚的信徒。。。 

我说十二月你带些照片回来,我在这里,能做的也只是发一个帖子,看一下大家是否意识到手中的器材对人可能产生的侵扰,或者,大声告诉所有人, 摄影者并没有权利因艺术之名,施不道之行。

住手!
 

  
 





地点:甘肃郎木寺左手边的山坡 

描述:这是下午去山坡上的第一景,两个藏族女人被六个“影友”围住 

  
 





地点:四川郎木寺左手边山坡上的庙前 

描述:沿着右手走不了几步,映入眼帘的场景 

背着孩子的藏族女人,被三个“影友”直面拍,请特别注意栏杆边站着的藏族姑娘 

  
 





再继续,请注意藏族女人的表情和脸的朝向 




总有人坚持不了,藏族大娘弯身离开 

  
 





这并不代表“影友”会放弃,转着去拍旁边抱着孩子的藏族人,“影友”离藏族人的距离,是一步还是两步?算偷拍? 

  
 





美丽的姑娘,有谁可为你挺身上来?即使你围住了面孔,也不放过你。 

  
 





有哪个方向可以让你躲藏呢?左边还是右边? 

  




换人不同批次的“影友” 

  

  
 




 



你用手挡住了整个脸,表示抗议 

  
 





可没有人在乎 

  
 





我不知,经历过怎样的心情或怎样的无奈,你将蒙住脸的手放下来,我感到深深的悲哀 

  
 





还有你的藏族姐妹被包围在如枪口般的镜头下 

  
 





保守点算,5个“影友”, 请一定记住藏族人的表情 

  
 





我被这样的场景惊呆!镜头还能再近一点吗!!! 

  
 





藏族女人和她们孩子的站姿,孩子被保护在里面 

  
 





“影友”这样“尊重”着当地人,认为在记录她们最美丽的时刻。 

“红冲锋”和“黑冲锋”,正在拍摄的相机,让我想起被端起来的枪。 

  
 





  
 





  
 





最离谱的,是这一出,六个人继续站在原地,两个藏族女人,外加一个藏族小女孩,大人开始磕长头,“影友”拍,似乎觉得不过瘾或不生动,希望藏族小女孩 磕,大人用手势和简单的汉语表示小孩不会磕。当时,我站在5米外,看见藏族大人已经开始磕头示范,藏族小女孩跟着学,“影友”一阵狂拍,完了后,似乎还不 行,又见其中一个藏族女人把小孩背在背上,开始磕长头,“影友”的相机始终在拍,连拍。 

12月MM的原话: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我没有细看大家的帖,就开始回复了,仅仅希望可以不受影响,先说自己的感受。

今天郎木寺阳光明媚,这里没有网吧,找了个刻录光盘的地方,店主很好,银川过来收集花种的,因有事,留我一人在这里,说,你走了,把门锁上就可以了,我说,那我把钱放在桌子上,他说,可以,就走了。

店在郎木寺四川一面的那条路,过来时,有个小女孩在河里洗衣服,两个“大白”上去了,我站在旁边,随后四个,最后八个,小孩围在中间,我不知,她面对八个镜头是如何的想法?她只是洗衣服,周围围了一帮大叔,拿着长枪短炮,这样的场景不是为了拍电影而特意制作,却在街头,路上,山上,山坡上,寺庙,随处可见。

再说早上,我拍不下去的时候。

来过这条路的人应该知道,这条路不长,大约2KM,一路上大约有七个点(我特意数了一下),蹲守着俗称“守株待兔”的影友,每个点至少三到四人,看见有特点的藏族人,就开始拍,有人跟着跑,边退边拍,距离不会超过三米(这有些保守,有些人不会超过一米,对着脸拍,藏族人脸上深刻的皱纹,或许是炫耀的资本),尤其是拍藏族孩子,有个“影友”大约跟了100米才作罢,除了等候“景点”的,还有走动的“我们”,手拿相机。

你可以去想象一下,若是你,走完2KM的路,将会面对多少镜头?

爬到山坡上时,我拍完经幡,转身看郎木寺全景,山腰处有两个藏族女人带着两个孩子,被三个站着的“影友”围住拍,地上蹲着两个,女人和孩子在中间,想往前走,镜头无处不在,她试图遮住自己的脸,可还要拉着孩子。当时,我的大脑就产生了一个画面,好像被困住的动物,装在了笼子里,无路可逃,往后,就再没心思拍照了。那些所谓的“纪实”。

店主回来了,问我在写什么,说是不是写攻略,我说,不是,写一些对当地的感想,他好奇,又问关于什么的话题?我说是写一些关于对这里来拍照的人的感想,他听后,说,刚才他也对一帮人说“FUCK”,他外出的那会儿,遇见三个老头,拿着长枪短炮对着藏族姑娘边退边拍,他看不下去,骂了句。他说,晒佛这两天,他收起了户外俱乐部的牌子,因为已看厌了这些长枪短炮的人,希望可以不被打扰。


午饭无意讨论起这个话题,路上认识的“影友”这么说:“这不是道德问题,只要给钱就行,又不犯法。”讨论了半天,我没有能力说服他,甚至不想说服他,俗话说,道不同,不相为谋,大致这个意思。可是我在郎木寺遇见的,都是和他一样的人,除了现在的店家。

还有一些场景,我用相机记录了下来。

“来,给你糖,我给你拍照,笑一下,头往上抬,不要看我,好,不错,就这样。”这是早晨路过的河边,藏族姑娘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。

“你朝天空撒一些纸,你说多少钱,我来拍。”这是山坡上的祭台前,长枪短炮的大叔,对一个怀里裹着孩子和手牵着另一个孩子的藏民说的话。

现在光线好了,我要去转转了,可是关于郎木寺,这个我一直想再回来的地方,当真的到了这里,我发现我连举起相机的勇气也没有了。

今天最疯狂的时刻过去了,因为最美的光线渐渐消失了。

在这里两天,若你是藏族人,请你别太老,或者别太美,或者别太小,但这样,也不是幸运的,你最好不要穿有特色的民族服装,或者去河边洗衣服,若带着小孩,就更不妙了,出门记得带上口罩,若是有冲锋衣,最好穿上,这样,或许,好一些。

下午,我还是沿原路去了四川的山坡,带着笔,相机,只记录。

山坡上几个藏族女人和孩子,已经被包围在长枪大炮中,有人拍的不过瘾,见迎面来个抱着藏族孩子的男人,对朋友说:“这个男同胞抱着孩子真失败,要是个女的就好了。”

藏族人围着庙一圈圈转,庙前有个小平台,有磕头的,倚靠在铁栏的,坐在地上的藏族人,还有“我们”。

有个姿态较好的藏族女孩被包围,她倚靠栏杆,服装有特色,成了焦点。她一直背对着,始终无法满足两边拍照的人,有人说:“喂,美女,转过来。”她没有动的意思,有人说:“估计听不懂汉语,扎西德勒,美女,转过来。”她偶尔侧过头,就听见无数的咔嚓声,最后,她还是面朝向“影友”,带着口罩,我能看出她的窘境,她又选择了背对着镜头。

有个女摄友,站在她左边,叫了几声“喂”,也没有得到满意的侧面,她最终伸出手拉藏族姑娘,说:“转一下头。”

我的广角不够广,总希望能把他们全部放进照片里,人数最多的时候,有14人,估计还有我身后漏掉的,将藏族姑娘围住,进行所谓的“纪实”,拍了大约20多分钟,拍完后,影友现场分享,说:“你看我拍的多水灵。”

我转向别的方向,别的角度,除了林立在庙两旁等待“守株待兔”的二十多个“影友”外,各别的,镜头则越来越靠近还不会走路的孩子,或略微懂事的孩子,“我这里有糖”,从包里拿出巧克力、糖果,这样,镜头就可以越来越近,可以越来越肆无忌惮。

有个藏族小孩才几个月,被母亲用毯子包起来,背在背上,露出个头。母亲是典型的藏族人,前面有两个人,正对着拍她,孩子在身后,有个男摄友过去,凑近孩子的脸,拍了阵,小孩把脸别了过去(应该是无意识转头,毕竟很小很小的孩子,还不懂的躲闪镜头),男摄友伸出了手,拍拍孩子,意思是,你要把头转向我。

希望明天的展佛活动,能减少长枪大炮对藏族人近距离的拍摄和包围,毕竟,有新东西演出了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另外,有个题外话,总担心说了会引起部分人的不满,关于外国人拍照,我也只将自己看见的说出。

路上遇见的影友,因为他在拉卜楞寺近距离拍拄拐杖的老人,被一老外看见,老外拍他,产生了小冲突,互拍之,散去。影友后来说:“我拍人家,挨他什么事,他还拍我。”关于老外拍他,他认为是别有用心,和他拍藏族人的目的不一样,老外应该没有他那么“善意”。后来他对另外一个人说起这件事情时,说:“看那老外那破机子,还拍我”。

拉卜楞寺和郎木寺,我只见过两次老外,今天在街道见到时,已没有心思拍照,仔细观察了他们的相机,还真都是“破相机”,小个的,标镜,并且我没有看见他们用镜头围住人,或边退边拍的。

而其它的“我们”,则富裕的很,可以背几十斤在身上,来回拍,用不同相机反应不同人物,甚至都没有时间换镜头,管它呢,只要有钱。

转载自清华南都https://www.vjianke.com/ZG5LN.clip

评论 ( 1 )
热度 ( 844 )